金沙体育

本科招生信息网

院系专业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当前位置: 金沙体育  院系专业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一、专业概况

专业名称:能源与动力工程

所属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学院网址/hnxy/,学院直达)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对应硕点和博点:能源动力(专业学位)、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学术学位)

2010年,申请创办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2011年,本科首届招生;2017年,被列为校级特色专业;2017年,获得校级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2019年,通过安徽省合作委员会专业评估,评为优秀;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建设省级以上科研平台2个:建筑能效控制与评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绿色建筑先进技术研究院,形成了绿色节能研究团队、微尺度传热传质研究团队。近5年,本专业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另外,承担政府、企业委托横向社会服务课题30余项,科学研究工作与教学工作形成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科研有效的补充了教学,教学科研协同育人机制健全,科研成果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向密切相关,能有效支撑人才培养。本科生培养取得一系列成果,专业近三年学生有10余项发明专利进入实审,获省部级及以上竞赛奖励9项。

本专业为金沙体育特色专业,契合学校“节能环保”的重点建设方向,目前已入选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培养目标面向社会实际需求,同时鼓励学生进一步在专业领域深造。专业主要有以下四个主要培养方向:火力发电、低温制冷、供热、供燃气,为国家和安徽省的社会经济建设提供急需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并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二、人才培养

本专业培养具备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宽厚基础理论,系统掌握能源高效洁净转化与利用、能源动力装备与系统、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等方面专业知识,能从事热电、区域能源以及低温制冷、供热、供燃气的设计、制造、科研与技术开发等工作,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创业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和竞争意识的德智体美德全面高素质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能达成下列目标: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及人文素养;具备节能减排理念,能够在从事热力发电、能源环保、新能源、节能减排、供暖、供热、燃气等方面的规划设计、研发制造、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及系统保障等技术或管理岗位工作;具备从事工程热物理基础问题研究、新兴能源技术研究、传统能源节能增效和污染控制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基础;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具备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国际化视野,能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

本专业建设有省级储能技术学院,开设储能微专业, 推动储能规模的扩张和行业发展;拥有国家级锅炉虚拟仿真教学实验项目(中心)一项:本实验平台重点基于问题、案例的互动式、研讨式教学,倡导自主合作式、探究式学习。通过新媒介促进教学准备、线上、线下讨论交流。加强网络化条件下实验教学规律研究,探索提升实验教学效果的方式方法。学生积极参与指导老师课题项目,参与并获得安徽省第六届互联网+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铜奖3项、指导安徽省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得铜奖1项、指导国家及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4项,校级奖项若干。

三、师资力量

专业共有24名教师(含实验教师1名),其中教授5人,占教师总数达20%;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人员12人,占教师比例达50%;拥有博士学位教师16人,占教师总数达75%目前已经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并举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专业带头人:

胡浩威,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学者,安徽省高校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高等工程教育热能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委员,建筑能效控制与评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建筑热湿环境校级重点实验室主任,安徽省建设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研究院技术负责人,安徽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专班成员,安徽省暖通空调协会副会长,安徽省建筑绿色运维及节能改造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会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近10项,地方政府及企业委托横向课题20余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及产学研项目等20余项。发表SCIEI期刊论文20余篇,被引用400余次,授权发明/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登记软件著作权4项,制定省级地方标准/图集6部。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行通讯评议专家,《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On Heat and Mass Transfer》《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热科学与技术》等期刊审稿人。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研究项目4项,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四、升学就业

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 95%以上。总体毕业生升学率持续保持在25%以上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其中2023届毕业生上研率高达51%,超过20人被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985/211高校录取,部分同学进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高科技企业就业。本专业在就业市场上常年供不应求,相当比例学生在大型企业、相关公司和管理部门从事热能工程、动力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设计、产品开发、制造、试验、管理等工作,主要就业单位有发电厂、锅炉厂、大型动力机械厂、能源类相关企业等。继续深造后在相关的研究院、设计院、高等院校从事能源动力类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