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推动实现学校“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学校乘借65周年校庆东风开启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今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及省委教育工委工作安排。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高质量党建凝聚发展动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落实落地落细,不断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建筑大学建设,以优异成绩向学校65周年校庆献礼。
(一)夯实党建强引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1.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旗帜鲜明地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中共金沙体育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的重点工作举措》,筑牢理想信念之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在学校落地见效。
2.坚持以思想建设为先导。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办学治校各环节、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各方面。根据中央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组织开展“举旗帜·送理论”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宣讲,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创新中心组学习形式,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3.坚持以组织建设为核心。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党建工作“清单+闭环”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学校《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基层暂行规定》,严肃党内组织生活,开展年度基层党建工作督查。认真落实学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强基础、提质量、创品牌”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2-2024年)》,开展星级党支部认定,落实基层党建工作“三个清单”,推进“领航”计划、“双创”党组织培育建设和“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工作,促进学校党建工作质量全面提升。召开学校二届三次党代会。
4.坚持以干部队伍建设为关键。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健全干部选拔常态化工作机制。制定实施学校《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推进干部交流和实践锻炼,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做好干部教育培养,严格干部监督管理,高质量落实优秀年轻干部培养要求,扩大年轻干部队伍“蓄水池”,优化年轻干部成长路径,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5.坚持以意识形态工作为重点。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压力传导和分类问责,推动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集中排查整治“三查三稳”行动常态长效。优化涉校网络舆情工作机制,严格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确保“人员稳控、阵地稳固、校园稳定”。
6.坚持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抓手。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新时代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学校《2023年宣传与思想政治工作要点》,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动“一院一品”思政工作精品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主渠道作用,扎实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工程和思政课改革创新,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健全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机制,打造有时代热度、人文温度、思想深度、情感厚度和建大特色的网络思政育人阵地,不断提升网络育人成效。
7.坚持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线。认真学习贯彻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和省纪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坚定不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化反腐败斗争,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廉政风险防控,找准政治监督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一体推进“三不腐”;深入开展廉洁文化进基层宣讲工作,加强师生廉洁教育。做好三轮巡察整改工作成效评估,开展第三、第四轮校内巡察,持续推进巡察工作全覆盖,实现以巡督责、以巡查漏、以巡促改、以巡强治;持续巩固深化中央、省委巡视和经济责任审计整改成果,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8.坚持以改进工作作风为保障。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我省实施细则,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以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持续深化“一改两为”。推进
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能的实施意见》落实落地,根据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加大基层调研工作力度,深入开展“七进”工作,持续推进“我为师生办实事”,巩固拓展“我与书记、校长面对面”成果,确保师生关切全部落到实处。强化对上级决策部署和学校年度重点工作的督查督办,全面提升工作效能。
9.坚持以信访工作为载体。进一步规范上级转办信访、校长信箱信访、校属各单位二级信访的“三级”信访工作体系,健全完善“党建+信访”“清单+闭环”“倒查+督办”“专项整治+系统治理”工作机制,持续畅通师生诉求表达渠道,搭建全方位的信访信息收集平台,全力打造“科学信访、民生信访、数字信访、和谐信访”,及时回应、妥善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增强师生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10.坚持以统战、群团和老同志工作为桥梁。切实扛牢党管统战工作主体责任,推进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巩固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召开五届五次教代会、工代会,全面推行二级教代会制度;坚持党建带团建,不断深化共青团改革,激发各类学生组织活力。加强老年大学建设,建立“银发人才数据库”;成立关工委宣讲团,组建学校二级关工委组织。
11.坚持以推进乡村振兴为依托。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做好定点帮扶汤池村和五里桥村工作,充分发挥学校自身优势,与舒城县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实施精准帮扶,深化消费帮扶,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12.坚持以校园安全稳定为宗旨。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工作部署,坚持底线思维,加强对重点时间节点、重大活动期间以及重点领域的风险防范工作。认真落实平安校园年度建设规划要求,强化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力度;做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等传染病常态化防控工作,加强健康驿站建设;严格值班值守,深入开展保密隐患排查整治,筑牢保密工作防线,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二)拉高标杆争进位,持续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13.有力推动“十四五”规划任务落实。认真落实学校《“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方案》以及《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基础能力建设规划》,提升“十四五”规划专题调研实效。制定十大战略任务年度工作计划,细化分工、责任和目标;加强年度工作考核和中期考核,持续推进二级学院规划任务落实,奋力推进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14.持续加大“学科特区”和“人才特区”建设力度。加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进一步落实学校《学科特区建设实施方案》《人才特区建设实施意见》,以土木工程学科特区和人才特区为引领,启动建筑规划学学科特区建设工作,全面推进学校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提质增效,确保特区建设取得实效。
15.落实落地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各项合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与南信大在本科人才联合培育、研究生联合培养、科技合作、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合作办学等方面的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高水平合作,打造深度融合、同频共振的长三角高校战略合作新典范,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和我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强大助力。
16.抓实抓细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作为全省试点高校,学校预计上半年接受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按照既定工作进程安排,做到重点突出、任务明确、推进有序,确保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取得实效,促进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17.合力办好学校65周年校庆。把校庆作为提高办学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契机,按照学校《65周年校庆筹办工作方案》要求,聚焦校庆年、校庆月、校庆日主线,全面总结办学经验,展示办学成就,确保“5+3+N”校庆活动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不断提升学校美誉度,为学校事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蓄积更强动力,向全校师生员工、校友和社会各界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18.纵深推进依法治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继续做好《金沙体育章程》修订工作,经省教育厅核准后予以正式发布。对标对表我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建设要求,构建上下联动、一体贯通的法治工作体系,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团作用,提高依法决策能力,加快法治建大建设步伐。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逐步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推进管理体系再优化再完善再升级,逐步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三)多措并举抓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9.注重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完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指导思想、设计理念和框架体系上对202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加强体育和公共艺术教育俱乐部改革,建立“美育品牌+实践课程+文化活动+成果展演(竞赛)”的美育教育体系;不断提升继续教育服务水平。
20.注重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组织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等相关专业积极申请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做好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复评及建筑学、城乡规划、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复评估工作。持续优化专业结构,组织申报相关新专业和新一轮国家级一流课程,推进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一流课程、课程思政等建设与督查。
21.注重研究生教育培养。加快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完善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制度,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计划,开展首届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工作。做好硕士学位授权点评估工作;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培育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积极推进研究生联合培养。
22.注重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质量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管理,开展2022年度各级各类质量工程项目中期检查与验收管理,组织申报国家级、省级、校级质量工程项目。加大新型学院建设力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强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制定学校双创导师、双创优秀学生以及大创项目优秀指导教师相关制度办法,计划出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程与实践》教材,优化校内众创空间布局,调动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强化实践教学质量建设。
23.注重教学运行保障。加强教学日常管理,逐步提升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修订完善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落实四级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制,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和考核管理,进一步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
(四)提振信心挖潜力,不断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24.多层次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充分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对标对表,全面总结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布局,明确学科定位和发展规划。全速推进有组织的学科建设,完善学科建设管理体系,以打造高峰学科和新的学科增长点为目标,推进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助力学科建设获得新突破。全面推进2023年学位点申报工作,推动学校学位点布局和结构更趋科学合理。
25.多维度加强科学研究。深入推进省部共建,强化产教融合和政产学研用全面发展,加强与省有关部门、各级政府、科研院所、企业交流合作。全面实施学校“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国家基金申报“五五五”行动实施方案,扎实推进2023年国家基金项目申报工作,推动学校国家基金项目申报数量和质量再上新台阶。积极申报省市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和奖项,认真编制2023年学校科研计划。制定实施学校《纵向、横向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学校科研、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管理。
26.多角度打造高层次科研平台。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完善科研平台布局,进一步发挥学校在智能地下探测、新型显示、生态环保、先进建筑材料、城市更新、智慧乡村等领域优势,争取联合申报国家级科研平台1个,申报获批省级科研平台2-3个。推进安徽省智能地下探测与环境岩土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新型显示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以及智慧乡村与协同治理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建设。完成学校重点科研平台2022年度考核。
27.多渠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打造知识产权示范高校,新建校企合作共建科技成果孵化基地。持续做好全省2023年城市体检工作和城市更新、城市生命线安全评估和房屋安全评估工作。发挥“长三角高校技术联盟”、“安徽省城乡建设行业科技成果转化联盟”、“安徽省建设行业培训中心”等平台优势,在标志性科技成果转化、建设行业人才培训等方面力争取得新突破。
(五)外引内培齐发力,认真落实人才强校战略
28.突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在“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三个方面下功夫,科学确定高层次人才引进目标任务,加大精准引育力度,加快建设一支引领学校学科、科研平台建设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构建学校人才建设梯队。加强校内“易海学者”选聘和年度考核,激发广大教师干事创业积极性,营造齐抓招才、尊才重才浓厚氛围。
29.突出教师能力提升。认真组织实施青年导师制工作,继续选派骨干青年教师到相关行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兼职挂职,开展“教授、博士企业行”系列活动。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国际化工程,鼓励和支持中青年骨干教师攻读博士、赴国(境)内外高水平大学访学研修。积极承办第三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比赛安徽省赛,评选第二届“东方节能”优秀教学奖;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做好各类培训、资格认证、职称评定、项目申报等工作。
30.突出人事制度改革。完成学校第三聘期考核工作,谋划制定第四聘期岗位聘用与考核管理办法。认真落实《安徽省事业单位特设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组织申请学校特设岗位(专业技术四级以上岗位),继续开展特任教授(副教授)的选聘和教师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享受校内待遇工作。
31.突出师德师风建设。切实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首要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和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深化师德师风综合整治。制定2023年师德师风建设方案,开展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和表彰;建立健全教师诚信机制,强化师德师风考核,对严重师德失范行为实行“一票否决”。
(六)彰显特色育新风,着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2.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有高度。严格按要求配齐配强辅导员,不断健全“注重岗前培训、突出年度轮训、打造专题培训、推进高级研修”的辅导员培训工作体系,举办辅导员素质能力竞赛,推动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加强“金牌”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制定学校《专职辅导员行政晋升实施办法》,畅通辅导员队伍双晋升渠道,拓宽发展空间。
33.推动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有温度。搭建全校性“大学工”工作平台,夯实学风建设举措,做好2023年各类评奖评优工作。加强智慧资助平台建设,不断提高资助育人的精准度,形成应助尽助、应享尽享的资助格局。进一步健全心理育人体系,丰富学生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全力完成年度征兵工作任务,不断开创学生工作新局面。
34.推动招生就业工作有深度。加大招生工作力度,建立“全员化、全时段、全方位”招生宣传体系,积极拓展省内外优质生源。充分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加大就业市场开拓和就业基地建设;健全完善分阶段、全覆盖就业指导体系,精准开展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深入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
(七)抢抓机遇促发展,努力开创开放办学新格局
35.聚焦留学生教育和中外合作办学。拟新增1至2个留学生招生专业,本年度拟招收海外留学生30名,不断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做好迎接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各项工作,确保环境设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顺利通过评估。
36.聚焦国际交流和港澳台合作。积极拓展与东南亚高水平大学的校际合作,落实各类国际交流项目,加强教师因公出国境管理。继续招收和培养港澳台学生,选派14名学生赴台湾地区高校进行短期研修学习,举办“2023年台湾师生徽州建筑文化研修营”活动。
(八)完善基础强保障,加快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37.加强基建和后勤工作。加快南北校区规划调整及整体功能提升,推进国土空间大数据中心、校史馆、徽派传承基地、博物馆、南校区新食堂(科技孵化中心)等建设以及北校区产业楼前期报建等工作。加强对驻校物业公司、绿化养护和餐饮单位的监管和考核,进一步规范服务标准。加大校园环境整治、景观改造提升和基础设施改造建设力度,扎实做好南北区学生公寓维修改造、北区图书馆功能升级与改造等10余项大型维修改造项目及近30项中小型维修改造项目,切实抓好民生工程建设,积极创建绿色校园。
38.加强财务、资产管理和校办企业改革。配合做好发改委2023年第二批专项债项目入库工作,多渠道筹措事业发展资金。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和招标采购工作,不断提高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大财务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工程审计。加强校企内涵建设,完成校企集中统一监管改革工作。
39.加强智慧校园和图书档案建设。丰富文献信息馆藏,优化文献资源结构,做好档案资源开发,把图书、档案管理服务工作做深做实。加强智慧校园建设,促进传统多媒体和校园网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
40.加强校友工作。健全校友工作机制,成立福建、河南校友会,筹备湖北校友会及学院校友分会,召开校友会理事会和基金会理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