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织参加“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10-09-30    访问次数: 289

 

各系院、有关部门:

根据《关于组织举办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的通知》(皖科协〔201045号)文件安排,省科协、省教育厅、团省委等部门主办的“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将于今年10-11月举办。为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群体创新创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展示我校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经研究决定,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学生参加此次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主题

科技普及与社会责任。

二、参赛对象

我校在读全日制大学生、研究生。以个人或团队形式报名参赛均可,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每人(团队)申报作品数量不限,团队人数不限。

三、参赛内容

凡能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创意、作品、产品,均可参赛。参赛作品根据表现形式分为以下几类:

1、科普展教品(实物、模型或设计方案)

包括科普展品;科普工艺品(含雕塑);科普玩具;科普教具(航天、航空、航海以及现代设施等模型);其他科普产品。

2、科普文艺作品

包括科普小说、报告文学、散文、诗歌、杂文;科普表演剧(剧本)、歌曲、影视剧;科普摄影、图画(平面或3D)。

3、科普动漫作品

4、科普网络及软件(含科普网站设计、科普教育软件、网络游戏等)

5、科普报告(含科技传播论文等)

四、参赛作品的要求和说明

1、参赛作品应具备一定和科学性、普及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以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为目标,紧紧围绕当前社会热点和科普工作的实际开展,着力突出作品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创新。

2、参赛作品应是原创设计,无知识产权争议。大赛组委会对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享有优先使用权。

3、申报作品时必须正确填写作品分类,分类填写错误将不能通过形式审查。

4、参赛作品的申报材料一律不予退还(实物除外)。参赛者请自行备份。

五、奖项设置

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自20107月开始,通过网上注册、提交作品信息、学校审查、专家委员会初审、上交作品实物或模型、终审评比等程序,拟评选出特等奖3名、奖金各5万元,一等奖5名、奖金各2万元,二等奖15名、奖金各1万元,三等奖30名、奖金各5千元,优秀奖100名。201011月,大赛结果将在由中国科协和安徽省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展示交易会上向社会公开发布,并设立专门展区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推广。

六、激励措施

1、学校对参赛作品进行遴选,评选出一、二、三等奖,颁发获奖证书,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纳入学校综合素质测评。参赛一等奖作品将代表学校上报大赛组委会。

2、经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组委会审查进入初审的作者,其作品记入档案,并颁发入围纪念证书;获奖人员毕业时,安徽省科普产品工程研究中心、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科技馆、安徽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安徽省科学技术咨询中心、安徽科技报社、安徽科技信息中心、安徽科技开发公司等大赛相关组织单位将根据本单位用人计划对其优先录用,或视情况给予创业扶持;优秀科普文艺作品、论文将推荐发表或播出,并给予相应支持;优秀科普产品、设计等,符合成果转化条件的将择优扶持申请专利,形成产品。

七、日程安排

1、网上注册(即日起至20101015)。

各系部组织同学积极参加,开动脑筋,提出创意,参赛者登录“中国科普产业网”WWW.KPCY.CN,进行网上注册,记住个人用户名和密码。

2、提交作品信息(即日起至20101025)。

参赛者在线填写作品申报书,上传作品图片、实物或模型照片、音视频文件等相关附件,最后进行确认提交与打印。提交后系统将自动为作品分配编号并生成电子回单,请参赛者下载保存。打印纸质材料本人签名后于1025日前送交校学生处。

3、学生处审查(201010261028日)。

学生处组织专家对参赛作品进行审查,遴选优秀参赛作品上报。

八、其他要求

1、高度重视。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对于动员大学生进行科普的创意创新,承担起科技普及的社会责任,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实践能力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系(院)要充分认识本次大赛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作为我校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动员学生参加。

2、精心组织。学生处和校团委负责我校大学生参赛的组织工作,要把参赛工作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结合起来,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大学生踊跃参赛,并确保大赛的公正、公开、公平。各系(院)要向参赛学生提供必要的辅导和支持,选派专业教师对参赛科普作品进行指导,确保参赛作品的质量。

3、广泛宣传。宣传部、学生处、校团委和各系(院)要积极利用广播站、校园网、宣传栏、黑板报等媒体,认真做好大赛的宣传发动工作。

 

                                  二○一○年九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