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访谈】平凡中成就人生——访1982级校友吴康

发布者: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22-09-29浏览次数:281

编者按:为进一步加强校友与母校的联系,凝聚校友力量,2022年,宣传部和校友工作处联合开展第四期校友访谈活动。本专栏分享校友们的成长经历,展现他们在各行各业取得的业绩,以期激励和引导每一位建大人以优秀校友为榜样,传承建大精神,在奋斗中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锤炼高尚品格、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校友简介】

吴康,男,1986年毕业于安徽建筑工业学院(金沙体育前身)工民建专业,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高级工程师,曾任中国驻蒙古大使馆项目经理,安徽建工集团总经理助理兼海外公司总经理,现任安徽中海联有限公司董事长。

骄阳衬着清风滑过青绿的叶片,捎去酷热,留下清凉。酷热历练了那年齿少气锐的少年,铸就了他的意志力;清凉沿时代变革的风向而来,这一份舒适是拼搏后的奖励。常年从事海外业务,风险与机遇相伴而行,见识过各国各地区的异同,在安徽中海联有限公司会议室里,吴康校友向我们采访组娓娓道来。

勤学铸就成功路

吴康的大学生活并不同于他人想象的一路铺着伴随欢呼的红地毯,而是只有一座由他自己打造的独木桥。他在校求学时并未在班级或学校社团担任干部职务,正如他所戏言:“我在大学里当过最大的官就是宿舍长。”在大学里,他接触了计算机,学习了各种计算机知识,勤加练习而后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软件进行工作,专业能力的提高,为他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对大学最深刻的印象是学到了专业知识,访谈中也不止一次强调学好专业的重要性。大学期间对计算机的学习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计算机让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时学过的计算机知识到现在都没忘。

那时的校园生活不够丰富,公共活动也少,不像今天有这么多的社团。比较有社交性的活动就是交谊舞,当时也没有步入社会的感觉,比较单纯。他提到自己在大学期间的主要爱好是篮球和阅读。篮球不仅强健了他的体魄,也让他与方潜生老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调侃到他们都有很大的“球瘾”,在课堂上他们是交流知识的师生,在球场上他们是同进同退的队友和对手,这么多年在生活中私交也很好,这也是令他印象深刻的事。阅读是他高中起就养成的习惯,高中时语文成绩比较好,但为了备战高考,很多书没有时间阅读,上了大学之后,有了更多的时间与资源,他便经常前往图书馆,思维于纸面上有了极大的扩展,能将各方面的知识整合起来,为他日后工作需要埋下铺垫。

他感谢学校和老师们对他的教导,同时也感慨他们那一代和我们现今在校大学生的区别,这种区别更多是体现在时代背景下的。当年同学们较为朴素,样式也比较单一,也不太注重打扮,只要整齐就好,而我们现代大学生的衣着较为丰富光鲜,样式也众多,更注重打扮得体光鲜。快速变更的摩登时代让新一代大学生接触到了更丰富更光鲜的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的条件,新一代大学生应该更妥善地运用这些条件,帮助自己更全面地向复合型人才发展。

在谈及信息化时,他感慨道在当时互联网不如现今普及,信息化程度不高。他们那代人在大学期间,接触到信息收获到的知识远不及现在。但也是那个车马很慢的年代,让他们能更好地将心专于学业之上。

广闻赋予新境界

1986年吴康毕业离开母校,分配到了安徽三建工程有限公司任技术员。刚到单位参加房建施工,遇到实际施工中所运用的知识、说法与学校所学的概念和知识有所不同,无法有效地结合实际,进而让他的工作变得困难。遇到困难,他没有后退,积极向项目经理请教学习,主动与现场施工师傅交流,理论与融合实际。1989年至1998年,因公司业务拓展和工作需要,吴康历任安徽三建厦门分公司副总经理、安徽三建二分公司副总经理、安徽建工砼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多次荣获安徽省直系统优秀党员、集团劳动模范。1998年他被组织安排到安徽建工集团海外公司,担任副总经理,2002年升任总经理,2005年为安徽建工集团总经理助理兼海外公司总经理,负责海外业务,工作重心与方向都投置于海外,期间他将一个年营收额只有8000万人民币的企业发展为年营业额近30亿人民币,并在国内外经企业中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跨国企业。因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2013年10月,吴康毅然从安徽建工集团辞职,筹备成立安徽中海联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带领团队以敢干的胆识、善干的能力、踏实的工作作风,向着规划的目标阔步前行!

吴康去过很多国家,他打趣地说:“有一个小程序,能知道去过多少个国家,‘打败’了多少人,我一点开说我‘打败’了99%的人。”在海外工作,有感觉到艰辛的时候,也有感到惊奇的时候,因文化的差异性,总会遇到一些感觉奇异的事。曾有电视台想与他合作制作一个系列节目,主要讲述海外的奇闻异事。他还负责过一些战后地区修复工程。在海外,安全风险时时存在,需要有时刻随机应变的能力。在访谈中他提到许多在国外遇到的趣事,总结就是各国各地区的风俗习惯和思维观念不尽相同,很多工程工艺标准也不一样,而且在海外业务中需要熟练的外语沟通与文字理解能力,对复合型人才需求就从中体现出来。

谈及学校人才培养时,他多次强调了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在过去,我们很多人不懂外语,不懂国际相关规则,经常都是通过‘专业人员-翻译-国外人员’这样的途径,导致我们工作开展时无法进行有效沟通。”翻译不够专业,翻译的结果难以让双方准确理解对方的意图。负责海外业务多年,深知目前最缺乏的就是专业复合型人才,当前走出国外的大部分人专业人才,不少在外语或国际规则等方面存在弱项,工作中或多或少会遇到问题。大学专业越分越细,综合性培养专业却仍十分稀少。他总结多年海外工作经验,建议学校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各项才能的培养和实践,设立选修专业或多专业学习,培养复合型人才。现在社会市场上对复合型人才需求极大,复合型人才可以节约培训成本,这对企业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

谈到学生毕业出国留学、工作时,吴康认为“出国留学并不意味就要在国外工作,如果开阔了视野,见识了更多新事物,学习国外相关知识,对学生未来发展有好处。如果等到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以后,出国机会就少了。”人要想全面发展自己,第一步就是要打开自己的眼界,切忌固步自封。回想起刚参加工作那段时间,他觉得“学的知识很多没用上,需要的知识学的还不够,但也是一种正常情况,毕竟学习是无止境的,知识是需要不断更新的。”

沉淀岁月赠良言

在本次采访中我们请他向学弟学妹传授一些经验,结合36年工作经历和感受,他谦逊地表示:第一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因为在校所学的知识面较广泛,偏重于理论性知识,专业实践性不强,在学校学习了专业知识后,还要积极参加专业实践,并在以后工作中继续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完善自身业务能力。”第二要多锻炼情商。“智商是天生,情商是后面养成的。”以后的工作生涯里多是以团队为主,需要较高的情商去与他人合作共事。当作为一名领导者时,只有不断锻炼提高自己的情商,才能胜不骄、败不馁,打造出“可持续发展”的团队。第三要锻炼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步入社会之后常忙于工作,总是忘记了锻炼,所以在学生时期一定要强调锻炼的重要性。我们人生也是一个不断的克服困难、挑战自己、应对压力的过程,一个强健的体魄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精力集中工作,并提升我们的抗压能力。学生要积极主动地锻炼,增强体质,在挑战中成就自己,收获人生。

当问及如何选择未来发展方向时,他用自身打了个比方:“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我就觉得像我的性格适合从事管理,但是你要让我去搞科研的话,我可能就发挥不了我的特长,因为我没有那么细心和敏锐。”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要尊重秉性,别人的话都只是建议,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适当的扬长避短在职场不失为一种高明的策略。他觉得我们当代大学生这个群体非常特殊,在年轻敢于拼搏的同时,对社会各方面知识接触也相对丰富,丰富的课余生活既能调动对更多领域的探索积极性,又能拓展对自身发展方向的认识。虽然要适应自身秉性,但不能固步自封只学自己想学的,应该继续发展,接触更多的领域,继续挑战过去的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深化知识,尽力将自己向复合型方向打造。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生活亦是如此,走适合自己的道路,即使平凡一生,也是最美的生命。”(作者:吴奕锦、周苇腾;指导老师:曹佰来;审核:袁如恩) 

【同学感悟】

这次交谈中,能从吴康学长身上感受到“太阳石”一般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精神。他能有今日的成就,与他不断进取的精神是分不开的。俗语道:百闻不如一见。从听闻中了解其他国家,不若亲自去见识各国各地区的文化差异与风土人情。与吴康学长的交谈,坚定了我想到海外去开拓眼界的想法,相信这会激发我更多思考,提高自我环境适应能力。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与国际交流格局的变化,复合型人才愈发成为当代市场与行业的重点需求人员,新时代大学生要尽力将自己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登高望远,一步一步寻觅青春里不曾踏过的道路,到了踏出象牙塔的那一天,我们也不想也不该一直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我们尊重给予我们意见与建议的人,但我们自己的人生发展轨迹,该由我们自己掌握。

—— 吴奕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