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访谈】始于初心,成于坚守 ——访1987级校友李慧英

发布者: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22-02-04浏览次数:749

编者按:为进一步加强校友与母校的联系,凝聚校友力量,2021年,宣传部和校友工作处联合开展第三期校友访谈活动。本专栏分享校友们的成长经历,展现他们在各行各业取得的业绩,以期激励和引导每一位建大人以优秀校友为榜样,传承建大精神,在奋斗中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锤炼高尚品格、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校友简介】

李慧英,女,安徽阜阳人,1991年毕业于安徽建筑工业学院(金沙体育前身)工民建专业,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一级建造师,现为安徽省公路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总工。

在一个细雨微凉的秋日,我们见到了这位学姐。她面带着微笑从办公室里迎出来,几句亲切的问候让我们略微紧张的情绪很快消散。走进她干净明亮的办公室,伴随着窗外淅沥的雨声,我们面对面开始了本次访谈。

“我们的学风是往届里最好的”

高考结束后,李慧英懵懂感觉到国家经济开始蓬勃发展,建筑行业前景应该不错,于是选择了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工民建专业,开启了她的大学求学时光。回忆在建大的四年光景,她仍记忆犹新,感慨师生间的关系“很单纯”,老师待他们如自己的孩子一般。“在老师的引导和敦促下,我们的学风是往届里最好的,当年给我们上课的干洪、丁安平、王志健、丁克伟等老师,都是专业精良、热爱教育的青年教师,后来也都成了建大发展的骨干力量。”在良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打开了眼界,学习也有很大的提升。在那个考研热还未掀起的年代,在老师们的鼓励下,她们班有5位同学考上了研究生。也是在这样友好上进的环境中,通过大学四年的潜心学习,专业熏陶,为后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我们那个年代还没有普及电视,网络就更谈不上了,学习之外,课余生活要简单许多。”即使如此,仍然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风雨操场那时是学校的礼堂,有时还兼顾食堂之用,不卖饭时,扯一个荧幕,大家就坐在一起看电影,或者办舞会。”但让她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学校宣传部的广播台,同学们每天守着听广播里传出的校园歌曲、同学们自己创作的诗歌,很是开心。她还高兴地提到同学中出了个专业播音员,“有位男生声音非常有磁性,因为在广播台得到了锻炼,毕业后直接入职了合肥市广播电视台。”

“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本科毕业后,经过三个月的基层锻炼,她便凭借专业优势和个人能力和被抽调至基建部门担任技术员。2000年左右,根据个人特长、平衡家庭和工作关系需要,她将工作重心由现场管理转向工程造价和监理咨询服务上,并一举考下了相关职业资格证: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一级建造师……2004年,她来到安徽省公路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在省内一批高速公路项目、合肥市政建设重点项目、引江济淮工程项目上留下工作的足迹和汗水。

面对我们这些晚辈,她坦言到也曾有过很难熬的阶段,尤其是在刚毕业初出茅庐到羽翼丰满可以在工作中独当一面的这十年,小到如何正确处理现场变更,大到由合同条款制定不严谨导致金额较大的违约责任,都对她的专业能力与心理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给她施加了不小的压力。“要坚信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重要的是把心态放好,沉着冷静地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手段,积极为业主方排忧解难。”经过多年历练的她,早已练就一颗强大的“心脏”,眉宇间散发着自信与干练的神采。

在公司里踏实工作十七年,外面的世界纷繁变化,身边的同事来来去去,她始终坚守着初心,对工作、生活有最本真、最朴实的想法:“我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有一个可供施展才干的平台和一份维持相对体面生活的收入,便已心满意足”。正是因为这份初心,多年来她始终勤勉工作,强化专业能力,在平凡的岗位上积极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心怀学子,深切寄语

初心就像一盏指路的明灯,即使偶尔闯入迷雾也不会迷失方向。作为走入社会三十余年的学姐,她也希望建大的学子们保持自己的“初心”。

“哪怕走出校园,也一定不能放弃学习。大学四年是一个人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最强的时候,要利用好这段黄金时期在知识储备上进行积蓄沉淀,为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更新迭代,每一个年轻人毕业后仍要坚持学习,才能紧跟时代不落伍。”她也希望年轻人有机会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全球化发展是不可逆的趋势,培养的国际化视野也是当代年轻人需要长期规划的个人发展方向。

“同吃同住的四年大学集体生活非常难得,好好珍惜与同学间的情谊。在大学生活中能结识一些真正志趣相投的朋友,而不是毕业之后各奔东西,不再相见。”她同时也建议学校尝试打破院系、班级间的界限,为学生相互认识创造良好环境。在她看来,多交朋友并不仅仅意味着功利地扩大人脉,为未来工作提供资源,更多的是帮助学生克服孤僻形成健康心理。“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是独生子女,性格比较内向,人与人之间看着很近,但心离得很远。同龄朋友间往往比父母和老师更容易互相倾诉自己的内心,遇到困难也能帮忙出谋划策、彼此扶持,从而共渡难关,不会走入到极端状态或者出现心理问题。”

“把运动的习惯培养起来。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个人发展的基础,再多的荣誉都没有强壮的身体来得实在。”在生活中,她也坚持通过运动来缓解高强度工作带来的压力和身体疲劳。她告诉我们:有了健康的身体,再树立一个乐观的心态,这对年轻人而言将会一生受用。

感恩建大,建言献策

看到建大这些年的飞速发展,她很是自豪,也为建大的发展思考了很多:国家大力发展教育的背景下,一本院校越来越多,当所有院校都在强调综合性发展时,建大更应回归其“初心”,坚持建筑专业培养特色,发挥核心竞争优势,在众多高等院校中脱颖而出,吸引优质学生资源,再将高端人才推向建设市场和学术研究领域。

针对建筑行业讲求实干的特点,她建议学校多与国企、央企联系,建立定期输送优秀学生进入到施工项目中培养的实习生培养机制,实习时长至少三个月以保证实习质量,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她还建议通过带薪实习让学生竞聘“上岗”,等学生实习结束后,企业可以根据学生实习表现择优录用,而学生通过短期实践消除了不切实际的想法,对于未来工作方向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规划,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采访中最令人难忘的是她的微笑,在她回忆校园生活时,讲述工作艰辛时,表达对建大的期望时,每一个淡定从容的微笑后,都是她不变的初心在闪闪发光。(作者:涂馨雨 汤东来;指导老师:姚婷婷;审核:徐庚阳)

【同学感悟】

强大的能力不仅可以从书本当中学到,也可以在“真枪实弹”的工作中历炼出来。1991届工民建的李慧英学姐,通过她的描述中我们了解到,她现在所在的层次和所拥有的能力,都是这些年在实干中一点一点的历练出来的。在与学姐交谈的过程中,我被她那种踏实肯干、实践里出真知的思想所感染,深刻体会到了通过实践去证实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大学生毕业之后应该要有一段时间的基层工作经验,不要一味去追求舒适,要有真才实学支撑自己,最好在校期间就有接触社会的经历,避免成为温室里的花朵。

这次校友访谈让我有机会重新给自己定位,大学的生活并不是一味的学习就足够了,而是要通过与社会的接触,在实践当中用亲眼见到的结果去证实、调整自己学到的知识,更全面的看待学习、工作当中的问题,并用合适的方法去完成、解决它。

——张梓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