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体育“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作者:发布时间:2017-11-21浏览次数:3622

  

关于印发《金沙体育“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通知

校属各单位:

《金沙体育“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已经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实施。

  

  

  

金沙体育

201718

  

  

  

金沙体育“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为加速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实现学校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建筑大学的总体目标,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省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结合《金沙体育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师资队伍建设回顾

“十二五”期间,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才作为学校第一资源,着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紧紧围绕引进、培养和使用三个重要环节,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团队培育、青年教师培养、师资队伍结构优化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建设成效

1、教师总量有所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

“十二五”以来学校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对外积极引进和对内注重培养相结合,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师资队伍的总体结构(包括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基本合理,教师数量基本适合教学科研工作需要,为学校更名、学科、学位点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十二五”期间,通过公开招聘、调入等方式引进专任教师140名,其中博士37名,硕士50名。目前,全校900余名专任教师中,正高103名,副高280名,具有博士学位190名,博士生导师12名,硕士生导师200余名。

2、以培养学科带头人为重点,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十二五”期间,根据“易海人才工程”实施方案,积极实施“学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计划”、“易海名师计划”和“易海之星计划”,以培养学科带头人为重点,以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优秀人才培养工作,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使人才队伍实现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1人,入选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6人、后备人选3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获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取得专业技术二级岗位资格7人,遴选易海工程“学科带头人”9人、“学术骨干”9人、“易海名师”6人、“易海之星”4人,获安徽省教学名师称号9人,获安徽省优秀教师称号2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安徽省建筑大师称号1人,获安徽省三八红旗手称号1人,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

3、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成绩突出

学校根据“易海人才工程”实施方案,积极实施“教师队伍国际化能力提升计划”、“教师队伍博士化计划”,设立专项资金,并充分利用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省教育厅等设立的各种基金和培训项目选派青年教师进行国内外进修、合作研究、学术访问工作,拓宽了教师的学术视野,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改善了教师的知识结构。“十二五”期间,100多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有100多名教师在国内进修或做访问学者,有60余名教师到国(境)外访学进修或学术交流。

(二)存在问题

“十二五”期间,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学校发展目标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以下差距与不足:

1、总量尚显不足。与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发展需求相比,专任教师总量仍然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结构有待优化。专任教师的博士化比例仍然偏低,具有海外工作和留学经历的教师比例偏少,教师国际化水平相对较低。部分学科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偏少,职称结构需要进一步改善。

3、青年教师培养力度有待加强。青年教师中的拔尖人才较少,遴选与重点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的工作需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4、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团队偏少。有影响的学术领军人才较少,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和创新团队偏少,优秀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总体数量不足。

二、“十三五”期间师资队伍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建设思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师资队伍发展全局,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培养、引进与使用相结合,着力实施“2121人才工程”和“双百工程”。以培养和建设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学术团队和学术骨干队伍为重点,以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师德高尚、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建筑大学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二)建设目标

1、规模结构优化。专任教师总数达到1200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30%以上;提高教师国际视野、国际意识和国际交流能力,具有六个月以上国(境)外工作、留学、访学研修经历的教师比例达到15%。

2、拔尖人才培育。进一步加大对拔尖人才和团队的培育力度,实施“2121人才工程”,新增省部级以上各类人才20名,选派出国(境)访学研修教师100名,新增博士200名,遴选各类骨干人才100名。

3、高端人才引进。大力引进学科领军人才,力争在引进“****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等方面有所突破,引进安徽省“皖江学者”等以上高端人才5名左右。

4、提高教职工队伍国际化水平。实施“双百工程”,选派教师出国(境)攻读学位、学术交流100名,选派教职工出国(境)短期培训100名。

5、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学校按照师生比1:380配备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学科研队伍,按照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配备辅导员。进一步完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激励保障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十三五”期间师资队伍建设主要举措

(一)实施杰出人才汇聚工程,积极构筑人才高地

1、提高人才引进工作效能。建立人才引进特区,实行人事代理、人才派遣、项目聘用等灵活多样用人机制,通过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等柔性引进渠道,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访问讲学,并积极与他们开展实质性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

完善人才政策,充分调动各学院工作积极性,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做好引进人才管理服务工作,加强过程管理,推行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设立人才引进与队伍建设的激励政策,实施学院人才队伍建设目标责任制。

探索合同聘用制、年薪制等人才管理模式,切实用好、用实引进人才,确保实施效果。

2、引进培养学科领军人才。统筹利用好教育部“****奖励计划”,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安徽省“皖江学者等人才引进平台,抓住“安徽省本科高校领军骨干人才项目”专项资金的机遇,加大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每年引进领军骨干及后备人才2-3名。进一步优化高层次人才发展环境,对高层次人才在经费投入、平台建设、团队组建、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个性化支持与服务,充分发挥其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中的领军作用,全力培养有助于学校发展的领军人才。

3、培育吸引学术拔尖人才。以造就学科带头人为目标,以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基地等为依托,选拔有发展潜力、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中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每年选派部分重点和优势学科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外高校或研究机构、国内一流大学进行访学,争取用3-5年时间培养出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

(二)实施教师发展优化工程,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1、加强学术团队和梯队建设。完善各层次创新团队建设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等管理办法,探索有利于团队建设和发展的管理运行机制和分配制度。打破学院、学科壁垒,组建一批以学科带头人为首席专家,以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重要支撑,以青年骨干教师为基础,国外知名学者加盟或合作,结构合理、创新意识强、长期稳定的学术创新团队和教学团队。

2、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以提高学术水平、提升创新能力为核心,继续推进青年教师工程实践与挂职锻炼,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培育培养体系,推动青年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可持续发展。结合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构建定位明确、能促进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培养计划和支持体系,全面提升中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科研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和整体学术水平,促进优秀教学骨干、学术骨干和优秀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

3、提升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加强与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外国专家局等合作,进一步拓宽国际交流研修平台与选派渠道,选送骨干教师到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进修培训,大力推进骨干教师赴国(境)外访问讲学、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坚持从职务晋升、岗位聘任等方面逐步开展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提升工作,以政策制度为引领,完善激励、约束措施,充分发挥教师发展潜能,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数量和水平。

4、加强师德与职业道德建设。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监督机制,师德教风考核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促进师德教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性。开展“师德标兵”、“优秀教师”等评选表彰活动,建立良好的师德舆论宣传导向,倡导追求真理、实事求是、探求新知的风尚,践行志存高远、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真诚合作的氛围,引导教师爱岗敬业、严格自律,提高师德修养。

(三)完善竞争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1、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在总量和结构比例控制下,将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绩效考核、分配制度等权限逐步下放到学院,通过目标管理,评价学院人才队伍建设成效并调整资源配置。

2、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和绩效工资体系。以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为导向配置人才,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评价人才,以鼓励创新和突出拔尖为导向激励人才,创造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的良好环境。形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突出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的激励保障机制,提高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调整优化岗位结构。科学定岗、定编、定责,进一步优化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机构设置,合理调剂配置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