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重要讲话五周年系列报道】马克思主义学院:培根铸魂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4-03-18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宣传部浏览:348

编者按:“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在会议召开的五周年之际,本网特设专栏,开展五周年系列活动,聚焦学校思政工作实践,分享思政队伍工作经验,展示学校思政工作成效。

五年来,金沙体育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和思政课改革创新,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

立德树人,齐抓共管固根本

学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制定颁布《金沙体育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规划》《金沙体育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实施方案》《金沙体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立德树人融入到实践教育各环节。

多措并举,提升教师思政育人工作质量

坚强队伍夯实质量之基。学校高度重视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从数量、质量和待遇上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充实思政课师资队伍。近五年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校内选聘转岗等措施配齐思政课专职教师,实施柔性人才引进政策,先后引进特聘教授2名,学科带头人1名。

构建教师思政实效体系。注重把思政工作贯穿教师发展各方面,打造“明德论坛”系列讲座。聚“集”智慧,有“备”而教,形成集体备课制度和观摩教学制度,增进集体备课形式的多样性和创新性。采取邀请专家讲座讲授课程前沿思想,依托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参与备课会,各教研室分组式集体备课等形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打造高效课堂。多位老师分别赴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访学,教师每年参与各级各类培训70余人次,师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创新探索高校思政课“三连四共”教学模式

学院探索“三连四共”的教学新模式,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传统教学与特色教学、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相互连接、紧密结合的“三连”教学模式。以及突出协同意识和系统思维,打造教学队伍共组、教学内容共研、教学过程共管、教学质量共促的“四共”协同育人模式,为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开好方子,找准路子,为培养高质量人才作贡献。

突出实践育人,创立“双核三互四维”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一课一品”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双核驱动的实践教学方式。首先,每门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以一种教学形式(一课一品)为核心,并在实践教学方式的选择与实施中,以独立设置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为核心,综合设计实践教学活动。以思政理论公开课、微视频比赛、微演讲比赛、志愿服务、感悟红色经典等方式进行。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为核心联动课外社会实践,实现课内小实践、社会大实践的有机结合。打造人机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三互课堂”的实践教学过程。学生根据专业和兴趣爱好组建实践小组,围绕社会调查、公开课、微视频、情景剧等实践教学内容,以小组合作方式完成实践任务。通过案例分析、研讨交流等方式推进“师生互动”。贯通课堂实践、学校实践、基地实践和虚拟实践的“四维”实践教学层次。

在双核驱动的课堂实践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校团委、学生处和各学院合作,统筹推进高校实践育人协同创新,将思政实践教学与学校的专业实习实践、三下乡社会实践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在三类实践中布置思政类选题,并组织教师担任相关实践团队指导教师。

学院积极走出去,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其蕴含的教育价值,先后与安徽省博物院、金寨革命博物馆、安徽名人馆、凤阳小岗村等场馆共建了10多个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了数量充足、领域广泛的校外实践基地体系。利用超星资源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网络实践教学平台,开展虚拟实践。通过“实”“虚”结合,大大拓展延伸了实践教学的空间。在各类学生实践活动中,先后荣获全国大学生讲思政理论公开课比赛三等奖,“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三等奖、安徽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成果大赛一等奖等奖项20余项。

开展特色教学,打造“红色文化”特色教育品牌。以校级平台“地域文化协同育人研究中心”为依托,结合思政课学科特色,大力挖掘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系列“红色”教育教学活动。以“青春筑梦剧场”“追寻红色足迹”系列活动为平台,在全校开展红色情景剧、“红色演说家——讲述红色建筑背后的故事”等比赛活动,学习强国、中安在线等多家主流媒体给予关注报道;以“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思想为指导,组织师生开展“红色建筑探寻”系列活动,编写出版《红色江淮 光辉记忆——安徽红色建筑印迹》一书,通过广泛开展“感悟红色经典”“青年学子红色主题作品展示”“大学生讲思政课”等系列活动,引导青年学生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推进智慧教学,实现线上线下有机融合新模式。通过超星学习通、腾讯会议、腾讯课堂、QQ分屏等方式搭建线上教学平台,探索线上、线下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新模式,教师线上教学覆盖率达到100%。获批省级慕课4门,省级线下课程2门,省级优秀在线课堂2门,省级智慧课堂1门。“思想道德与法治”被省教育厅推荐申报国家一流课程,思政课相关选修课“徽州历史人物与徽州文化”在“学习强国”慕课平台上线,广受欢迎。

多措并举,“四共”育人体系提质量

持续推进“八支队伍上思政课讲台”,构建大师资体系。校内以“形势与政策”课、“开学第一课”为主要平台,邀请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和学院负责人走上思政课讲台,校外邀请全国劳动模范、刘通,田峰,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永怀博士,校友企业家、安徽国恒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赵光辉,合肥市李鸿章故居陈列馆研究部主任帅艳华,“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国网宿州供电公司高级工程师廖志斌等应邀为师生作主题报告。活动的开展,对开阔学生视野、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有着重要意义。

共促教学质量,以研促教,以赛促教。学院先后获批教育部思政专项、省级质量工程等项目30余项,获安徽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级教学团队1项。1名教师获批省级教学名师,1名教师获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度影响力人物,4名教师获省级教坛新秀,获安徽省普通高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三等奖、省高校党史说课比赛一等奖、省高校教学创新比赛二等奖等奖项10余项,1名教师进入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决赛。

注重教书育人和服务社会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多名老师担任安徽省委宣讲团成员1名教师为安徽省乡村振兴促进会专家顾问,积极服务乡村振兴实践。此外多名教师立足地方特色,开展徽文化,安徽红色文化研究,智慧服务革命老区建设、美好安徽建设,展现建大马院人的时代责任和使命担当。(马克思主义学院、宣传部组稿)

编辑:李欣;终审:徐庚阳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