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回眸】研究生院:扎实做好新时代研究生培养工作,持续书写立德树人“奋进之笔”

发布者:姚婷婷发布时间:2021-09-16浏览次数:696

复兴伟业,人才为本。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端,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石,也是学校科研创新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五年来,金沙体育全面落实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规范管理,切实提升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多措并举,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构建多元协同育人机制,研究生教育取得了一系列发展。

研究生教育规模适度扩大,生源及专业结构持续优化

“十三五期间,学校共录取硕士研究生2480人。在校研究生规模逐年增长,截止到2020年12月底,学校有各类在读硕士研究生1851人,比2015年的在校生多出811人,增幅77.98%。

优质生源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五年来,学校以提升生源质量为核心,结合学校发展战略布局,优化学科专业间招生结构,安排扩招规模重点向国家战略和民生领域急需的相关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倾斜;加强重点环节管理监督,线上线下改进招生宣传,吸引优质生源。2020年我校研究生网报人数达到1615人,学校共录取硕士研究生724人,录取人数较2015年增加了421人,增幅为138.94%。2020年一志愿录取研究生404人,人数为十二五末的近三倍。研究生考生生源分布越来越广泛,十三五期间,我校研究生录取生源涉及25个省市自治区,198所不同学校,985、211高校生源比例逐年提高。

学校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积极推进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分类考试、分类招生,完善各培养单位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办法,并将硕士生招生计划的增量主要用于专业学位,实现专业学位招生计划的稳步增长。2020年,在录取的724名硕士研究生中,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数共计483人。截止到2020年12月,在校生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数达1238人,占全体研究生的66.88%,招生工作充分体现了学校“大土建”学科优势,迎合社会需求,为国民经济发展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人才。

学位点布局持续优化,学科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全面提升

近五年来,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学校新增了控制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等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艺术、风景园林等5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截至2020年底,学校共有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2021年7月,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2020年学位授权审核结果公示”,我校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名列其中;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资产评估、交通运输、公共管理、会计4个硕士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亦名列其中。

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精心打造优势特色学科。编制了《金沙体育学科建设白皮书》,持续加强学科内涵建设。为加快高峰学科内涵建设,提高学科核心竞争力,学校精心组织城乡规划学、土木工程、建筑学专业申报安徽省高校高峰学科建设。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公布的《安徽省高等学校高峰学科建设五年规划(2020—2024年)》,我校三个学科获批立项,其中:城乡规划学获批Ⅱ类高峰学科,建筑学和土木工程获批Ⅲ类高峰学科,2020年获批高峰学科建设经费合计1600万元。学校组织三个高峰学科撰写五年规划实施方案与年度建设计划任务书,申请并获批3个高峰学科建设重大项目。

十三五”以来,根据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开展的学位点合格评估和专项评估的工作要求和安排,我校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学位点顺利通过国家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建筑学、城市规划、化学、控制科学与工程4个学位授权点通过国家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其中,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硕士教育评估取得“双优秀”。

学校全力加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为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可靠保障。十三五期间,学校出台了《金沙体育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与复审办法》《金沙体育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金沙体育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废除导师资格终身制,建立了能上能下的动态遴选与复审机制;狠抓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建设,把做“四有好老师、“立德树人”作为基本条件,加强对导师政治素质、师德师风等基本素质的考核,全面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努力提高导师的师德水平和学术水平。截止2020年12月底,学校共有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578 人,学校硕士生总体生师比约为 3:1 。导师总人数较“十二五”末增加了343人,增幅达137.75%。

研究生教育保障体制不断完善,培养过程管理日益规范

按照《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精神,学校高度重视内部质量体系的构建,重点完善各项规范制度,制定(修订)各类教育管理服务文件19项,增强质量自律的主动性,进一步明确导师的第一责任、培养单位的主体责任、研究生院的管理和监督责任。

在教学培养层面,依据“分批次、分类别、急需求、重实效”的修订原则,结合学校教学工作实际,整合相关文件,修订、制定教学管理文件9项。完善了研究生专业建设、培养方案、课程管理、实践教学、教学运行、教学质量评估和反馈处理等各类教学质量保障制度。学校运用“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的循环管理方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如教学例行检查、课堂教学巡查、考试巡考、试卷质量评价、毕业论文盲审等,确保教学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

在学位授予层面,构建多元化、高标准的考核指导要求,制定了《研究生学术不端检测检测及盲审办法》,修订了《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对学术成果基本要求的规定》,鼓励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科研创新水准和创新能力。

“十三五”期间,学校制定(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近90份,开设研究生各类课程349门,送盲审论文3399篇次,授予硕士学位1621人。

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联合培养模式初具规模

学校已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生院等科研院所、高校建立深度合作,凝练双方优势学科,聚焦社会服务功能,在管理联合培养研究生意见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推进科教融合。与包括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建工集团、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合肥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等约60家知名企业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建立实习实践基地,增强硕士研究生沟通交流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努力为产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有所增强,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升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采取“导师工作室+导师指导组”模式,开展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训练与培养。积极搭建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鼓励研究生在导师的资助下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加强与省内外其他高校、行业企业的学术交流;邀请校内外专家定期来学校开展学术讲座,追踪学术前沿;持续打造研究生论坛学术活动,举办建筑模型设计大赛、挑战杯大赛、职业规划设计大赛、“基准方中”杯建筑模型(BIM)设计大赛,营造浓厚的创新研究学术氛围。研究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3000余人次,获得国家级比赛奖项36人次,省级比赛奖项299人次。

近年来,通过系列改革举措,我校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激发。“十三五”以来,我校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1511篇,其中高水平论文269篇。研究生发表的高水平论文数量及影响力逐年递增。如2019年我校材化学院学生汪晓玲、汪贵松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JCR Q1区,影响因子7.65)各发表学术论文一篇,16级研究生吕邦成在行业顶刊《Cement&Concrete Composetes》(JCR Q1区,影响因子5.172)和《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JCR Q2区,影响因子4.046)上发表了两篇关于先进土木工程材料方面的高水平论文。近年来,学生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69项,软件著作权35项。近40名硕士研究生考取博士,其中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等知名高校。研究生广受就业单位欢迎,年均就业率达92%以上。

“十三五”期间,研究生院党委发展学生党员近200名,期间,研究生第五党支部被评为学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研究生院党委荣获校“校先进基层党组织”1次,研究生党支部荣获“校先进基层党支部”3次,多人次荣获全校优秀党务工作者、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近五年,学校共评定国家奖学金获得者102人,学业奖学金获得者5324人,国家助学金获得者7855人,共4798人次申请“三助”岗位,120余人获社会奖学金,411人次研究生获得“三好研究生”、“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各项奖助总金额共计约7065.3万元。

五年来,研究生院组织4000余人次师生奔赴黄山、颍上、枞阳、萧县、明光等十四个县(区)地,开展脱贫攻坚第三方监测评估实践,圆满完成对近12万脱贫户的走访核查工作,为党和国家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破解贫困难题做出自身贡献。

击鼓催征开新局,奋楫扬帆新时代。展望“十四五”,研究生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服务学校建设发展大局,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为培养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作出更大贡献。(作者:黄俊;审核:雷庆关)